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 Study Note

内容纲要

作者:Kellen Wang

1. 架构与功耗

在电压给定、工作量给定的情况下,降低计算机频率或许可以降低芯片的表面温度,但完成工作量所花费的实际功耗并不会因此降低。如果真的想降低系统功耗的话,必须在降低工作频率的同时降低系统电压。由于功耗与电压是平方关系,只要电压下降一半,功耗就会下降为之前的四分之一,再乘上频率的同比例降低,整个系统的实际功耗会下降为之前的八分之一。因此20年来系统内核电压一直在不断下降,从5V一直降到现在的1V。

随着制程的不断上升,芯片面积越来越小,散热问题越来越严峻。在解决散热问题之前,时钟频率似乎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。因此,从2003年以后系统主频就鲜有上升,一直维持在最高3.3Ghz左右。

1.1 功耗控制技术

1.1.1 动态功耗控制
  1. 时钟门控:通过关停模块时钟来降低动态功耗。
  2. 动态电压-频率调节:系统通常会设计几个不同的电压-频率工作点(工作模式),当系统活动不活跃的时候自动切换到低压低频模式下,以降低功耗。
  3. 典型场景节能:根据系统的典型工作状态进行功耗优化,如果系统大部分时间处在闲置状态,则尽可能将所有模块都转入超低功耗模式下;如果系统大部分时间处于高速运算,则提供高温监控防止系统烧坏。
  4. 超频:在高温监控的辅助下,CPU可以短时间进入超出额定频率的工作状态(110%)以提供额外运算速率。这种加速效果随室温变化有所不同,通常低温地区可以比高温地区获得更高的运算收益。
1.1.2 静态功耗控制

由于动态功耗管理技术的进步,静态功耗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变得不可忽视。目前典型系统中的静态功耗已经占到了系统总功耗的50%以上。即使是在晶体管截止状态,静态漏电功耗依然存在,因此静态功耗大小通常与晶体管数量(芯片面积)有关(这里不讨论高阈值晶体管等降低单管静态功耗的技术)。

  1. 电源门控:由于晶体管截止已经不能阻止静态漏电,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切断供电。在系统中通常会划分若干电压域,根据系统不同状态的运行需求进行电源供断的切换。
  2. 存储管理:存储器和寄存器是静态功耗的主要来源,减少存储使用或关断其电源都能有效降低静态功耗。
  3. 竞相暂停(race-to-halt):尽可能使用最少的模块来完成运算(如将CPU之外的模块都关停)。

 2. 架构与成本

由于晶圆成本固定,芯片面积和芯片产出数量成反比,再考虑到良品率的影响,芯片生产成本与芯片设计面积的平方成正比。即是说,芯片设计面积缩小一半,芯片生成成本降为四分之一。

另外,通过架构设计降低系统的运维费用,对于大型计算机系统而言甚至比压缩生产成本更加重要。

工程师,个人公众号:IF推理同好会,个人微信小游戏:IF迷你侦探
文章已创建 32

相关文章

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,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。按ESC取消。

返回顶部